相信不少鸽友都深有体会,赛场上最让人头疼的,莫过于那些“慢吞吞”的鸽子——300公里飞个三千多名,400公里又跌到四五千开外;偶尔一场还能冲进前两千,下一场立马“掉链子”,名次直线下滑。这种忽高忽低的表现,常被大家戏称为“拖拉机”,不能冲在前头,速度又不快,看起来毫无希望。
但千万别小看这些“拖拉机”。很多时候,它们并非真的慢,而是典型的“后劲型选手”——起步不抢眼,越飞越有劲。真正决定一羽鸽子能否成大器的关键,其实就两点:血统是否过硬,耐力是否稳定。
尤其是面对艰难赛事,耐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。虽然普遍认为秋赛好飞,但今年秋赛受极端天气频发影响,不少比赛甚至出现无鸽归巢的情况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能稳稳飞回来的鸽子,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体现。
判断一羽“拖拉机”是否有潜力,还得看它的家族背景。如果它出自一个擅长艰难赛事的血统家族,比如父母或兄弟姐妹曾在500公里以上赛事中取得佳绩——那它很可能天生就带着“赢的基因”。再加上它自己每站都能稳定归巢,说明不仅身体素质过关,意志力也相当顽强。到了决赛关键时刻,随着空距上来,完全有可能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大惊喜。
当然,并非所有“拖拉机”都值得期待。如果从100公里、200公里就开始掉队,全程慢悠悠、毫无节奏感,那基本就是普通选手,确实难担大任。但如果你的鸽子虽然名次不高,却场场都能安全归巢,300、400公里还能稳在2000-4000名之间,那就别轻易放弃,这至少说明它具备完成比赛的基本素质。
当然,最理想的还是那种“两头快”的全能型选手。短程有速度,中程兼具耐力与爆发力。但即便不是这样的“天选之鸽”,只要血统正、状态佳,依然有机会在最后一关“一飞冲天”。所以,各位鸽友,请记住比赛不到终点,一切皆有可能。别因前期名次靠后就早早放弃——也许,你手中的“拖拉机”,正是下一匹赛场黑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