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说不少老鸽友的看家本事——看眼砂。这门“看眼识鸽”的功夫,没几十年摸爬滚打,真练不出来。可你要是懂了,一眼下去,八成就心里有数:这鸽子,是“战将”还是“摆设”。(上一篇)
老话说鸽眼,“一环套一环,环环分得清;要是缺一环,放路归巢难。”这话听着玄,其实讲的就是鸽眼的结构讲究。真正好的鸽眼,层次分明,层层堆叠:外圈、中圈、内圈,一圈套一圈,边界清晰,立体感强。
这种鸽子,眼神清亮,视觉耐疲劳,长途飞行不容易迷糊,归巢率自然高。更关键的是,这种特征往往能稳定遗传,一代传一代,成了“家底”。
还有一句顺口溜:“红加乌,不得输。”说的是眼砂颜色的门道。所谓“红”,是眼砂偏红,代表活力足、爆发力强;“乌”是带点黑,象征沉稳、定向准。红中带黑,就像夕阳落山时天边那抹深色,这样的鸽子多半是杂交出的良种,刚柔并济,比赛场上不吃亏。
这其实也跟“出身”有关。就像人有黄眼睛、蓝眼睛,来自不同人种,鸽子的眼色也反映血统来源。经验丰富的老手一看眼砂,大致就能猜出这鸽子是什么路子来的。
但也不是颜色越花越好。老鸽人常说:“花砂花砂,十花九粑。”意思是,眼砂花里胡哨、红黄蓝白混成一团的,多半不靠谱。色素杂乱,主次不分,这种鸽子往往是“杂上加杂”的后代,血统太乱,方向感差,飞出去十回九不归。
不过这里得澄清一点:不是所有“花”都是坏的。欧洲一些名系鸽子,天生就是红黄蓝三色眼砂,但结构清晰、层次分明,那是几十年精心选育形成的“品牌特征”,属于“花而有序”,和那种乱七八糟的“花砂”根本不是一回事。
再来说说配对的讲究。有两句老话常被拿来对比:
一句是“金穿砂,银穿砂,只有当代能归家。”
另一句是“金配砂,头代佳,再转黄,代代强。”
啥意思?“金”指鸡黄眼,“砂”是桃花眼。真正的桃花眼,红白相间,像春天桃花瓣上落了点雪,清秀又精神。如果全是白,一点红都没有,叫“银砂”或“瓷砂”,这种眼房水太淡,也就难出好后代,配对也挑,育种难度大。
所以,“金穿砂”这种配法,可能碰出一只能飞的头代鸽,惊艳一时。但到了第二代,若不懂得延续优势,基因一乱,立马“垮掉”,再难出成绩。
而“金配砂,头代佳;再转黄,代代强”,则是更高明的育种思路:先用鸡黄和桃花交配出优秀子代,再通过回交或优选,逐步把优良性状稳定下来,最终形成“转黄”——后代稳定出优质黄眼的强系。这才叫真正“代代强”。
这些说法,是几代老鸽人从无数次配对、比赛中总结出来的实战经验。虽然看眼并不是万能的,鸽子最终能不能飞,还得看体质、训练、天气、运气。但为什么一些老鸽友还这么执着?或许这也是一种独特的乐趣。毕竟,养鸽一半靠的是情怀。而那眼中的玄妙,既是天赋的印记,也是归家的信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