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鸽千公里归巢是奇迹 不归是常态?

2025-06-02 06:08:58.0   (3764次)  作者:楚歌

“千公里比赛,平原还可以放一放,山区完全是放生。”这句话,在四川鸽友心中早已不是调侃,而是对当今赛事的真实写照。

尤其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那条横亘千里、险象环生的赛线时,那份无奈便愈发清晰——川鸽的回家之路,更像是一场与命运的豪赌。

以2025年5月28日宜宾市信鸽协会所举办的川南四市千公里联赛为例。此次比赛的放飞地位于甘肃省永昌县,共计放飞773羽,参考空距约1100公里。如今,几天过去,仍未有一羽归来。

先来看看本次比赛赛线:永昌至宜宾——从河西走廊的永昌出发,一路南下,穿越荒漠、翻越高山、闯入迷雾丘陵,最终抵达四川宜宾。

这条路线,可谓步步皆难关,每一程都像在与命运掰手腕。地形如刀,气象如敌,风沙也成拦路虎。司放当天永昌地区,出现扬沙天气,且几乎整个赛程都伴有北风。

以下是详细分析:

赛程初始段位于河西走廊的永昌至祁连山区域,地表以荒漠戈壁为主。这里没有山川河流,只有茫茫戈壁与漫天风沙,缺乏明显参照物,且气候干燥。

身处这片扬沙飞天的地带,即便是“经验丰富”的老鸽,也极易折戟沉沙,迷失方向。

如果说河西走廊是考验方向感的试炼场,那么接下来祁连山与秦岭的山路,就是真正的“死亡赛线”。

赛鸽需翻越祁连山高海拔区域,随后进入陕西境内,跨越高海拔的秦岭山脉。而且山谷深邃、气流紊乱,鸽子必须绕行才能避开最陡峭的山峰,难之又难。

终于,那些侥幸穿越荒漠与高山的川鸽们,艰难抵达熟悉的川渝大地。然而,这里并非终点的温柔乡,而是另一个陷阱。

四川盆地多雾、丘陵起伏、气流混乱,鸽子常常陷入“看不清、飞不高、绕不出”的困境。原本熟悉的家,对川鸽来说,此刻却成了最陌生的归途。

正如一位鸽友所言:“川南紧随重庆赛鸽之路,那是一条不归路。河西走廊都是一路惨案,何况八两之躯的小小鸽子。河西走廊的甘肃远程、超远程,直接阻挡川渝赛鸽几十年。”

那么,当跨越千公里征程,生理极限被拉满时,它们归巢靠的是什么?一命,二运。只能说那些能在重重障碍中归巢的鸽子,个个都是“奇迹”。它们不仅要拥有超强的方向感、耐力和飞行技巧,可能还需要上天赐予的一点点运气。

对比之下,平原地区的千公里赛事就显得“温柔”得多。平原与山区,就如同鸽子命运的分水岭,划分出两道不同的轨迹。

比如5月10日河北蓝天翱翔赛鸽俱乐部千公里上笼1434羽,当日归巢324羽,冠军分速高达1634米/分!

而在山区千公里赛事中,能归巢已是奇迹,更别谈当日归了。川鸽们不仅仅是比速度,更像是在拼生存。但尽管艰难,仍有无数鸽友前赴后继。

或许,正是这份艰难与不确定,才让赛鸽运动在四川这片土地上愈发熠熠生辉。又或许,真正的荣耀,从来不在坦途之上,而在那些无人敢走的路上。最后,我想说:“飞回来的是传奇,没回来的也是英雄。”


文章来源于网络